400-023-4588

13845887411

医美二十年政策演进史大发体育

2023-06-22 23:15:40

  大发体育1、经过二十年演进,医美政策端从针对特定医美产品进行约束和规范,迈步到了多部委联合进行医美行业全方位监管的时代,未来政策监管会更细化更落地。

  2、目前监管仍治标难治本,背后原因在于医美机构客户拉新和留存未得到实质解决,医美行业普遍重营销轻医疗。

  3、在合规化主基调下,医美服务机构破局四大方法:一是重视医生个人品牌,二是搭建私域流量体系,三是构建多业务协同模式,四是采取口碑营销。

  1994年原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首次将“医疗美容科”正式列为医疗机构的“一级诊疗科目”,并发布《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2002年,原卫生部发布《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提出医美行业资质体系,规定医疗美容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美容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在2002年时,我国整形外科医院加医疗美容医院一年的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不足两万人,而到了疫情前的2019年,这一数字则暴增至22万余人,足足增长了10倍。

  惊人的数据背后,除了医美消费群体的扩大和医美服务供给方的扩容外,也与政策的推动和持续的监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要知道,从1994年医美行业存在到2002年之间,市场上的医美机构主要以公立医院为主,民营机构鲜有涉足。

  直至适用于医疗美容行业的普适性法律(《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在2002年正式出台,医美行业的社会化大发展才如火如荼展开。

  从二十年的演进来看,每一次政策的更迭都在影响医美行业潮水的方向:监管的严与松,往往决定了一段时间内医美市场的冷与热。

  因此,梳理政策,有助观察政策端对医美行业的考量和认知,以及研判行业未来可能前行的方向。

  通过梳理医美行业政策不难看出,医美行业的政策发布频率与医美行业的市场热度一致,形成了一条向上的弧线:随着医美行业发展越快,政策发布也越发密集。

  从上表可以看到,在2017年之前,有关医美的政策主要呈现散点状态,普遍是针对特定医美产品进行约束和规范。

  比如政策端对纯金胶原高素能美容丝、子宫热球治疗仪、焕彩美容仪大发体育、注射用透明质酸钠、A型肉毒毒素等彼时火热的医美器械/耗材做了分级和界定等方面的规范,核心的逻辑是什么产品在市场中存在巨大风险就监管什么产品,监管还未形成体系化、常态化大发体育。

  而在2017年国家政策面开始更关注医美行业,更多的监管方介入对行业的整治,此时的监管呈现多部委联合的特点,且内容涉及医美行业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去年,除了国家卫健委等多个部委持续推动的专项整治工作外,市场监管总局也正式发布了史上最严的医美广告监管文件《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自此,广告、资质、服务等环节皆有政策出台,医美行业进入全面监管时代。

  不仅如此,在2022年的当下,监管甚至比以往更加纵深,也更加落地,涉及范围更是涵盖了整个医美上下游。

  在上游药械端,今年正式实施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禁止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目录》等政策,将“水光针”“射频仪器”“埋线”等在市场上颇受争议的医美产品纳入III类医疗器械监管,且禁止委托生产。

  在中游服务机构方面,全国各地市场监管总局启动的医美整治专项行动不断推进。以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开展医疗美容市场专项检查的通知》(沪药监业〔2022〕29号)为例,该文件的内容显示,在上海年初展开的专项检查中,除了整治黑医美外,还将重点放在打击医美行业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上,其中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各项业务。这也是首次将所有医美主体的一切违法违规行为纳入整治中来的一次尝试。

  在下游平台企业端,一系列规范广告营销的通知频频发出。比如在今年4月,查处医疗美容领域虚假宣传行为就成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铁拳”行动的重点之一。

  监管背后,实际是政策端为解决医美市场蛋糕做大过程中,不断泛滥的行业乱象。

  市场增速有多快?2021年医美市场规模约2274亿元,预测2022年度医美市场规模约达2643亿元,同比预估增长达16.2%。

  另外,根据多家医美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医美服务机构毛利率普遍达50%,拥有不错的赚钱能力。

  在可观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诱惑下,各种打着医美擦边球的风险与隐患也是肆意滋生大发体育。央视网披露的数据显示,非法医美机构占到了医美行业的88%大发体育,非法医美从业者超十万,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的设备都是假货。更触目惊心的是,每年非法黑医美致死致残达到了10万人左右。

  比如在今年“3·15”晚会上,医美培训乱象被曝光:不少黑医美机构中,那些为求美者注射玻尿酸的人,竟然只用了6天速成。在“3·15”晚会的案例里,违规操作导致的后果便是求美者中央动脉阻塞和左眼失明,以及大面积脑瘫等整形失败大发体育。

  为什么在医美行业在持续多年的政策监管中,乱象依然频出呢?原因在于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美乱象问题。

  纵观整个行业,客户拉新和留存是当下医美服务机构的重中之重。其中,在快速增长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获客是最重要的。于是可以看到,大力开展营销成为了众多医美服务机构的必选项。

  “一边是营销的‘狂轰滥炸’,另一边是医美行业的用户教育还处在早期阶段,且缺乏优质医美品牌,这导致政策的监管治标难治本。”一位行业人士告诉《大美界》,黑医美本身就是做一锤子买卖,通过套路和坑骗将牌子做烂后,这些从业者也赚到了钱,然后会换个马甲和地方继续在市场上圈钱。“行业乱象下,一些正规的医美机构也不得不大力营销,使得利润快速摊薄。一年算下来,实际是在给营销和渠道打工。”

  医美机构在投入高昂的营销渠道费用后,为保证营利,医美服务机构终会将这笔费用重新转嫁到求美者身上。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报告就曾指出,哪怕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也存在15%的机构超范围经营的现象。这些都是医美服务机构们为了获得更多收益而铤而走险。

  当然,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和监管的系统化、常态化,以及相关细则条款、行业标准的出台,医美行业的生态正在逐步好转。

  但最为重要的是,除外部力量的引导外,医美内部各个参与方的推动和努力,才是行业破局的核心关键。

  在政策合规化的主基调下,医美服务机构如何突围呢?《大美界》认为有四个方向可供参考。

  一是,重视医生个人品牌。医美的本质仍是医疗服务,因此医美服务的效果的好与坏与医生的能力高与低成正相关,因此对于医美服务机构来说,打造一个或多个专业的医生IP是其能否脱颖而出的支点。毕竟医美服务机构的核心难题在于获客成本居高不下,若机构有1~2个明星医生,既能带来流量,也能盘活存量,这将大大增强用户粘性。

  二是,搭建私域流量体系。医美机构不论借助SaaS系统,还是建设自身的、小程序H5商城、微信社群等,以进行客户的精细化运营及获客,也能帮助单体医美机构更好进行风险把控和客户管理。

  三是,构建多业务协同模式。医美是一个重营销的生意,如何对存量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是医美机构能否构建模式闭环的关键所在,因此进行多业务协同就尤为必要。比如通过高频低客单价的项目吸引用户,再通过低频高客单价的项目获得利润,从而构建业务协同的闭环。

  四是,采取口碑营销。医美生意有较强的社交属性,会有组团做医美的现象。所以,通过寻找关键用户塑造其成为机构的KOL,再推出团购模式,用口碑效应和适当优惠吸引更多求美者。

  以上四点都是需要长周期布局的业务,因此也需要医美服务机构们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可以相信,接下来我国医美行业在政策的推动和规范下,入局者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及发展机会。

  在前行的过程中,谁能更早构建良性的商业模式,并实现内生式成长,谁长成参天大树并分享到医美行业更大红利的可能性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