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速看:大发体育医美行业深度分析
2023-08-29 09:41:21
大发体育医美具有强消费属性,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10410美元,与韩国1994年接近,2014-2019年CAGR为5.97%,显著高于美国、日本、韩国的3.46%,1.10%大发体育,1.72%。过去十年间我国医疗美容医院诊疗人次增幅明显,需求大幅提升,消费能力有望快速提高,赋能中国医美市场大发体育。
不同年龄段对医美诉求呈现不同特点。年龄层较低的女性群体,主要的目的是进行面部轮廓的调整与优化;年龄层较高的女性身体塑形需求提升,消费额也逐渐变高,抗老除皱成为70后的女性群体的主要医美诉求。以玻尿酸填充和肉毒素瘦脸为主的注射类医疗美容项目能够满足“轮廓优化”与“抗衰老”的双重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手术类医美服务方案不断改进,非手术类医美材料不断创新,配方不断升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覆盖更多爱美人士的差异化需求,进而带动客单价和疗程数的持续提升。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其本质是医疗行为,但区别于医学、临床医学,以审美为目的,具有消费属性。
据国家卫生部标准,医疗美容项目可分为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及美容中医科项目四大类,并对美容外科项目进行分级管理,依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大小,由低到高,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
医疗美容项目可根据是否进行手术分为手术类与非手术类。手术类项目旨在从根本上改变或改善眼、鼻、胸等身体部位的外观,按照部位可分为头面部手术、胸部或躯干手术、身体其他部位手术等;非手术类项目又称轻医美项目:主要包括注射类项目(肉毒素、玻尿酸等)、光电类项目(光子嫩肤等)及其他项目;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除美容外科所有项目及美容皮肤科的手术项目,其余项目均属于轻医美的范畴。
中国医美市场起步于建国前,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我国医美行业导入期以公立医院整形科为主;2002年国家卫健委正式颁布《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9年、2016年修正),对机构设置、登记,执业人员资格,监督管理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医美行业的初步成形;2010年以来,随着人均GDP持续提升,消费者需求释放,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1)医美机构、从业人员、营销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较为混乱,合规经营势在必行
截至2021年,国内没有资格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是正规机构的6倍以上,15%合法医疗美容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公立医院1507家、民营机构13673家;中国医美渗透率及整形外科医生数量和成熟市场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提升空间较大。我国每10万人口中整形外科医生仅有0.2人,专业医疗从业人员存在巨大人才缺口,市场供需显著不平衡。面对混乱局面,监管趋严:2017-2020年大发体育,共有6391家医美机构被吊销营业执照,医美行业行政处罚件数提升247%至3841件,医美行业裁决文书数量提升104%至44599份。
医美终端机构存在渠道不正规和营销乱象等问题,信息不对称与高溢价普遍存在,消费者权益受损严重,2021年6月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21年以来各项整顿措施力度超过往年,行业监管边际趋严,推动行业中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加速行业出清,利好头部上游原料企业和正规医美机构。
相比于Ⅰ、Ⅱ类医疗器械,整形填充器材、整形用注射填充物等III类医疗器械和药品存在更高风险,审批流程繁琐且严格,理论上注册审批需要约20-49M,变数出现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因此,对于公司的研发能力、资金能力及前瞻性判断要求极高,注册证数量有利于头部企业高筑竞争壁垒。以药品类型的爱美客A型肉毒毒素的研发、审批、上市为例,预计耗时5年以上,投资预算约1.2亿元(不同公司、不同产品研发存在差异)。
国内医美年消费人数已由2016年的280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1813万人,GAGR高达45.3%。受疫情居家等因素影响,行业增速开始放缓,2021年年增速首次低于20%,艾媒咨询预测2022/2023年增长率分别为15.4%/12.5%,但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加之消费者在年龄、性别、地域等多维度渗透发展,驱动医美消费者数量跨入长期稳定增长时代。
2020年,韩国/美国/巴西医美渗透率已经非常高,每千人医美次数分别为82.4/47.9/42.8次,而中国仅为20.8次,不及韩国的1/4,美国和巴西的1/2。伴随市场医美产品丰富、消费者接受意愿提升、医美用户群体扩大、医美营销体系完善等,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增长可期,未来有望开拓新增长曲线。
对比成熟医美市场,我国消费人群偏年轻化,消费能力偏弱,但随着90后消费主力军消费能力提升、70后对医美接受度提高,我国医美市场有望长期稳定增长。
全球医美消费:玻尿酸和肉毒素是主流消费产品,高收入中年群体是主流消费群体。国内医美消费:中年消费群体渗透率提升空间仍较大。中年消费群体客单价更高。2019年,占比38.6%的20-25岁医美消费者人均客单价为1694元,而仅占比2.9%的的36-40岁消费人群人均客单价最高,(人均2802元),她们具备一定的消费实力且对抗衰和变美的需求更旺盛,因此营业十年以上的医美机构对这类高净值客户依赖程度更高。
4)用户结构:女性用户医美消费最多,男性用户加速渗透,且更加关注皮肤及双眼皮
医美消费市场女性的主导地位无法撼动,2021年占比依然近90%;但男性消费人数增速迅猛,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缓慢外,2021年增速高达65.3%,2021年总占比也较2019年提升2.6pct至12.6%。据新氧数据显示,男女喜爱的医美项目类型相近,但女性要吸脂、男性要割双眼皮为各自特殊喜好,此外,男性在美肤、清洁祛痘、去疤痕痘印方面较女性消费占比高,皮肤成为男性医美消费中重点关注项目。
越来越多人选择在身体上动刀,面部手术占比略有下降;非手术类中,面部消费GMV不断增加至2021年的86.64%,未来有望继续拉升。
6)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为医美消费主战场,二线城市成新增长极,未来下沉市场增量可期
2019年至2021年,一线及新一线医美消费人群占比持续超70%,渗透率高达22.2%,二线城市消费人群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占比为18.3%,未来有望持续增长,与一线、新一线城市医美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新态势,同时下沉市场医美机构数量增长明显,2018-2020年连续三年新增注册量超500个,医美消费的下沉趋势逐渐显现。
7)地理位置、风俗文化、政治导向的不同,造成了医美消费者和机构在不同地域产生了强烈的地域特征
根据德勤报告显示,北京因其政治地位倡导医美合规先行,广州和杭州则分别注重医美需求和医美潮流。
①上游——药械商:它们占据产业链的优势地位,资金、技术与资质壁垒高筑,市场集中度较高,对下游议价能力强,以爱美客为代表的上游药械商毛利率和净利率均高于中下游医美机构,主营业务成本低和费用控制得当造就药械制造商的极高盈利能力,在整个产业链中极具话语权。
②中游——医美机构与渠道导流方:私立美容机构为主、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为辅的中游医美机构布局,叠加线O平台引流、线下异业合作或者广告直投的获客模式,受制于上游原料成本、获客成本及租金成本等因素,中下游参与者盈利能力较差(净利率5%-12%),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尚未出现龙头企业。
需求驱动下进行产品的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医美行业对生产工艺、研发人员与资金要求均较高。龙头公司依托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与微生物发酵技术、透明质酸交联技术为主体的平台进行产品持续的创新与升级,能够更好地满足终端市场的消费需求。
考虑市场占有及销售,医美针剂市场先发优势明显。根据NMPA规定,注射用医美针剂审批流程约17~23个月,审批流程耗时长、要求严格。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首批获证时间分别在2009、2012大发体育、2013年,目前已构建起完善的产品体系及强大的研发团队,同时也积淀了全面的销售渠道与稳定的市场受众,相较于国内其他企业先发优势明显。
由于医美上游注射针剂企业技术、资质和资金壁垒较高,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少数具备技术优势且已经形成规模的企业之间。以已进入成熟期的美国市场为例,截至2016年,获得FDA批准上市的玻尿酸产品仅七款,来自六家公司。
国内医美注射针剂已形成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等本土巨头企业与Allergan、Q-Med、LG等国外巨头共存的基本格局,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企业有望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同国外巨头竞争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横向对标全球市场,我国医美渗透率显著低于欧美日韩成熟市场,未来增长潜力有望持续释放。从渗透率看,2019年韩国医美渗透率约为20%,美国为15%,日本约为11%,而中国大陆的医美渗透率仅为3.6%,有巨大提升空间。从每千人进行的医疗美容治疗次数看,我国居民的平均医美诊疗次数显著低于日本、巴西、美国及韩国。随着爱美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医美市场监管的完善,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增长潜力将持续释放。立足黄金赛道,我国医美市场持续快速扩容,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若剔除2020年疫情影响,全球医美市场经过多年发展,规模增速仍保持约10%的较高水平,进一步验证医美市场长期空间广阔。而我国在技术进步、颜值经济崛起、渗透率提升背景下,医美市场规模则有望以15-20%的更高增速扩容,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再生针剂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再生,效果维持时间较长,可取代部分玻尿酸的市场。传统的玻尿酸作为物理填充物填补凹陷,即刻就具有填充效果,但仅能维持半年左右的时间,同时具有位移的风险。再生针剂童颜针的主要成分为聚左旋乳酸(PLLA),其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重启再生功能,通过一个疗程多次的注射,最长可维持近30个月。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PLLA皮肤填充市场将扩大至40.19亿元,PLLA可完全代谢。产品价格较高,目前主要面向30岁以上消费能力较强的客群。目前国内有三款再生产品获批上市,潜在空间广阔,吸引众多企业进入。
相较于玻尿酸,胶原蛋白具有不吸水膨胀、不位移和不透光的优点,在软组织少、皮肤较薄的部位填充效果突出,因此目前普遍用于眼周、法令纹等部位。胶原蛋白以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开辟医美中又一潜力赛道大发体育,蓝海市场空间广阔。胶原蛋白普遍存在于人体体内,应用广泛、生物相容性较好。目前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众多参与者的加入使得胶原蛋白领域快速发展。早期胶原蛋白主要源于动物提取,目前已较为成熟,但异种提取容易产生排异反应。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目前最领先的胶原蛋白技术产品,通过实现与人体DNA序列以及结构100%相同的功能性蛋白,可以达到零排异的效果,也是目前众多企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III型主要在婴儿肌肤中存在,较I型具有更高的弹性,因此成为抗衰老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锦波生物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薇旖美”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获取三类械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植入剂产品。
玻尿酸产品种类日渐丰富,竞争日趋激烈。玻尿酸类注射产品受益于产品矩阵丰富,作用部位多样及价格覆盖广泛,已成为我国首要的美容注射产品。在玻尿酸市场的品牌布局方面,截至2021年底市场已有超17家国内外企业在约50种玻尿酸产品,竞争较为激烈。
国产替代趋势凸显,具有核心产品的企业表现亮眼。2021年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合计在我国医美玻尿酸填充市场销售量、销售额占比61.30%、32.80%,同比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13.50pct、6.60pct,国产替代趋势凸显。国产品牌销售量与销售额份额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国产玻尿酸注射产品价格偏低,主打大众化市场。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核心产品的企业才能突出重围,比如艾尔建拥有高端玻尿酸填充产品乔雅登、爱美客的嗨体独占颈纹填充的市场空白。
新政策出台,助推水光针市场规范发展。国家药监局于3月30日修订《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要求“水光针”需按III类医疗器械监管,目前我国仅6款水光针产品持有Ⅲ类证,分别为华熙生物的润致娃娃针爱美客的“嗨体”系列和冭活泡泡针,瑞典Q-Med的瑞蓝唯瑅,双美的肤柔美,以及锦波生物的薇旖美。市场上其余产品目前只有妆字号批文,而械字号Ⅲ类证审批周期需要约20-33个月,严监管下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出清不合规产品,利好头部已获证产品。
头部厂商加紧赛道布局,在研产品储备丰富。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QMED、LG等公司积极进行在研产品研发,以抓住玻尿酸市场持续发展机遇。
4.万联证券-医美行业22H1业绩综述报告:疫情反复业绩仍持续增长,上游更具韧性
6.东兴证券-医美行业专题一:医美填充针剂,从发展路径和生命周期看投资机会
8.中信证券-医美行业深度跟踪报告:医美进入合规时代,激浊扬清、龙头受益
9.申万宏源-2022年化妆品医美行业中期投资策略:行业分化持续,国货龙头强者恒强
10.首创证券-美容护理行业深度报告:化妆品医美2023年投资策略,把握龙头,关注成长
11.东兴证券-医美行业专题二:再生针剂,打开轻医美新空间,关注渠道策略及产品功效、安全验证
12.浙商证券-医美化妆品行业年度策略报告姊妹篇:2023年医美化妆品行业风险排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