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体育医美再次上榜!315打假主“打”非法行医
2023-05-13 01:42:00
大发体育在今年的315晚会中,曝光了调出来的泰国香米、“打脸”化妆品、部分头盔成戴在头上的刀片、直播间“苦情戏”等等不法事件。但是作为医美人和求美者最为关心的则是“不可注射的美容针”、“非法行医”等重锤头条,简单几个字的背后大发体育,不知道是多少人由于不懂法而造成诸多不堪的后果,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黑医美、黑诊所、假货水货等字眼充斥的本应该美丽阳光的医美行业,究竟是谁在给行业抹黑?近几年,国家的政策不断加紧,加强行业的合规发展,到底应该如何“合规”,是行业内外的所有人都应该悉知的大发体育。
医美行业才刚刚恢复,却被“315”打假中再次点名。医美机构未按照标准为消费者注射美容针成为核心话题之一,在医美行业中,注射类医美不按照规定操作,似乎逐渐成为行业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争实事,毫不意外。
今年的315晚会上,被曝光的医美乱象是将妆字号产品用于医美注射,并且这一幕并非发生在无名小机构或美容院内,而是在某大型美业展会上。
某大型美业展会上现场,参加企业大多是生产美容医疗器械的厂家和化妆品公司。一些展商展出了用于填充、除皱、减肥、美白、补水等的注射针剂,这些原本应该按照三类器械管理的产品,却只是妆字号。不少展台内,甚至有工作人员当场为用户进行注射。在调查中发现,这类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价格不透明,利润极其丰厚,让从业者趋之若鹜。
当询问是否操作员是否有正规医师执照的时候,工作人员坦诚回答到“并没有”。在一个人流嘈杂,没有消毒的环境下进行破皮治疗,如有感染,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无论是操作者还是消费者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还有就是展览会的举办方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在去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以被用来注射大发体育。
另外,目前火热的“水光针”,依据去年11月发布的《国家药监局关于医用透明质酸钠产品管理类别的公告》提及,医用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产品按照不同情形分别管理。其中,作为注射到真皮层,主要通过所含透明质酸钠的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应用时,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这意味着,需要在具有医疗资格的医院或者机构方可进行治疗,而不是随便一个小房间内就可以。
还有一件令人深目结舌的事情发生在2022年8月15日,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上的一幕。
被告人陈某于2018年进入某医美机构担任业务员,期间,因偶然旁观过提眉、祛眼袋等手术,便认为这项手术很简单,自己也可以模仿、操作。随后便自己招揽顾客,使得被害人导致左眼视神经萎缩、无光感。经鉴定,黄女士左眼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盲目评定为八级伤残。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眉提升术”属于医美一级手术,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操刀大发体育。在庭审现场面对法官提出的“是否取得了医师资格”、“是否取得执业资格”、“是否到院校进修过”等问题,陈某都回应称没有,最终法院以非法行医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对此行业乱象来看,诸多人想进行业挣钱,但却没有拿好挣钱的“工具”,实属悲哀,害人害己。
“非法行医”在医美行业随处可见,究其原因,一是市面不正规渠道药物泛滥,水货横行;二是行业教育深度不够,仍有一大部分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会做、会打”就行,完全忽略医美行业的医疗属性。
比如在电商平台上,仍有多家网店在销售被列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水光针”注射针剂,经营资质页面显示“符合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情形”。当被问及是否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店铺方面未予正面回复。
其实不只是此类“妆”字号产品,医美水货、假货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样是成本低、利润高。
根据浙江省玉环市公安局信息,在此前累计涉案金额超1.2亿元的假肉毒素案件中,制假工坊仅为简陋民房,环境较差,生产一瓶假冒肉毒素成本仅几毛钱,但是经过包装,到下级经销商手里就达到了三五十元,再经过销售,到了美容院可能达到几百元一瓶,到普通消费者手中可能要上千元一瓶。
在去年的“315”中,曝光的是“黑培训”,不少违规从业者所参加的短期医美培训班,号称能做到“0基础学员7-10天包教包会”,收费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他们声称学员后期既能自己从业,还能加盟开店。然而,315之后,不少机构仍然在大张旗鼓地做广告、招生,拍胸脯保证0基础学员包教包会,并提供后续从业、开店指导,传授风险规避方式。
医美是严肃的医疗行为,合规的医美培训应该由正规大学、医美行业学会、有教育咨询资质的正规医美机构等组织,教学者必须是执业医生,招收的学员原则上也是医生。因为根据相关法律,从事医美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而市面上所谓的医美培训学校,招收的“0基础学员”并不具备资质,即便学完了课程,给人做医美也属于非法行医。
无证“裸奔”上岗虽利润可观,但法律风险也可能难以承受。对医美从业者来说,除被没收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外,如构成“非法行医罪”的,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高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医美机构来说,情节严重的可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因此,持证上岗的监管红线不可触碰。
医美行业近几年如同坐上高速列车般发展快速,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08亿元。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迅速扩大,2021年市场规模达75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上升到2279亿元,轻医美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
医美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虚假宣传、非法行医等乱象。因此,国家马不停蹄严查整治行业违规现象。截至2023年2月9日,全国已办结各类行政处罚案件5259件,罚没金额1.3亿元;刑事立案461件大发体育,抓捕740人,涉案金额22.18亿元;税务核查2482户,查补税款1.06亿元,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近年来,“偷税漏税”也成为该行业的重灾区。去年以来,已有多家医美机构因涉嫌偷税漏税被查。比如:武汉五洲莱美整形美容医院因从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采取偷税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最终被处以追缴税款1701.89万元并罚款850.95万元;杭州千和医疗美容诊所因利用个人银行账户收取服务费,隐匿收入47.55亿元未计入财务账,被罚款8827.27万元;还有已涉足医美赛道的苏宁环球发布公告称,控股的医美子公司无锡苏亚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因2013年到2016年合计少申报营业收入约2512.4万元等税收违法行为,将被税务部门合计处罚及补缴1465万元。
实际上,虽然正规医美机构出问题较少,但是人们对整个医美行业都会有坏印象,正所谓一损俱损。所以,正规机构更要严抓医疗质量与服务,杜绝一切风险,并且进行科普,教育大家远离非法机构,这样才能做到“良币驱逐劣币”,劣币没有了市场,自然会让整个行业成为朗朗晴空。当然,正规机构也可以对部分符合整改条件的机构进行整合,扩大正规机构在整个医美市场中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