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投诉5年大发体育飙升14倍让资本疯狂的“颜值经济”翻车了吗?
2023-05-14 12:07:23
大发体育针对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整形机构女老板殴打顾客事件,济南市公安局正式宣布立案侦查,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拘留。
同一天,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在成都举行的美沃斯国际医学美容大会上致辞:
而在这之前,帮新氧打出名堂的,恰恰并非专业的医疗服务,而是医美服务运营商业务。
依靠这种差异化定位以及“颜值经济”兴起带来的红利大发体育,新氧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短短四年间获得6轮融资,资本大鳄经纬中国直接参与其中5轮。
2019年,顶着“互联网医美第一股”光环的新氧,成功赴美IPO。正式登陆纳斯达克首日,新氧股价大涨31.88%,市值增加至18.23亿美元,风光无限。
如今,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医美行业的产值规模越做越大,但面临的争议也越来越多,监管大棒已经准备好砸向这个野蛮生长的行业。
此前曾经因为不当营销惹出诸多争议的新氧大发体育,以及行业内更多身处舆论风口的大玩家,相信都已经感受到,风向的悄然转变。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陈敏亮表示,从2016年初到今年6月底,其所在医院接收的严重医美并发症案例就有352宗。而中消协的数据局更加触目惊心:
这一可怕数据,自然引发了大量媒体的争相报道,同时也将医美行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医美行业之所以乱象丛生且屡禁不止,跟其急速膨胀的规模、业态分布和消费人群都有很大关系。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个行业如果发展速度超过正常水平,必然会出现参与者良莠不齐、配套监管法规跟不上扩张速度等老问题。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截止2020年底,中国医美行业规模为1549亿——2016年这一数字仅为776亿。而从不断激增的诊疗规模、玻尿酸肉毒素等产品的生产规模来看,中国医美产业的天花板还遥不可及,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6000亿。
激增的医美消费需求和初始阶段并不对等的资源供给,自然会给一些不合法、不合规机构提供生存土壤。
各项调查均显示,国内消费者最青睐的是非手术类医美项目,玻尿酸和肉毒素类注射产品最得人心。
根据新氧此前发布的行业白皮书,在医美爆发期的2019年,注射类医美产品消费占医美产品总消费的57%。而在注射类产品中,玻尿酸和肉毒素相关产品的占比超过90%。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注射玻尿酸、肉毒素这样的服务,毛利率更高,可复制性也更强——各大机构尤其重视可复制性,因为这对资本来说具有极大吸引力。
根据界面新闻的统计,专注手术类医美服务的华航整形、瑞丽医美等机构过去4年的毛利率在50%-60%之间。而主营玻尿酸等上游产品生产的爱美客,毛利率最高可以达到90%。
2019年,有玻尿酸第一股之称的华熙生物在上交所挂牌,花了不到1年时间就把市值推高到700亿的巅峰。截止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和“玻尿酸三巨头”中的另外两大巨头爱美客、昊海生科都实现了持续增长。
最新财报显示,老大华熙生物的营收达到19.37亿,昊海生科和爱美客分别为8.51亿和6.33亿。但爱美客的营收增速更加惊人——同比增幅高达161.87%。
高毛利、可复制性强的玻尿酸、肉毒素上游生产商,的确也获得了大量资本的垂青。
巨头早已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加上玻尿酸、肉毒素的生产一直就有较强的技术壁垒,中小型厂商想有所作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问题就来了:和巨头具备明显优势且技术要求极高的玻尿酸、肉毒素生产领域相比,手术类医美项目,似乎还有更多空子可以钻。
今年早些时候,有机构针对全国2000多名高校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59%的受访者有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而医美行业数千亿的估值,也正是依靠这一批又一批深受容貌焦虑的年轻人撑起的。
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18-35岁的年轻女性,在医美消费群体中占比超过七成。
2019年8月,28岁的杨女士在河南南阳市宛和医疗整形诊所因手术事故身亡,死因为手术中肺脂肪栓塞引发的急性呼吸衰竭。
乱象之下,舆论哗然。随着官媒的不断发声、监管的收紧,医美这盘生意的不确定性陡然上升。
医美投诉飙升,当然有行业大环境不够透明和监管制度缺失的原因。但还有部分媒体将锅,交给了资本。
让其疯狂,就是使其灭亡。不可否认,资本的介入,的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美行业的游戏规则,间接促成了整个行业的疯狂扩张。
根据Wind数据,2019年至今医美指数估值持续飙升,最高时达到94.64,是该指数开创时的4倍。
而在最疯狂的2016-2018年期间,国内医美行业的融资事件多达104起。其中,2018年融资总额高达17.9亿。哪怕在受疫情冲击陷入低谷的2020年,医美行业也出现了7起千万元以上的融资事件。
由此催生的第一重消极影响,就是大量没有相关资质、也没有医疗经验的企业打着擦边球挤进医美行业,妄图分一杯羹。
要知道,金发拉比原本主营母婴产品,而特一药业主要从事中成药、化学制剂药及化学原料药的研发,都和医美扯不上关系。
于是乎,医美行业的玩家数量激增,大量不合规医美机构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向历史舞台。
这时候,另一重消极影响就出现了:医美从业人员供不应求,持证上岗成为一种奢侈。
艾瑞咨询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国内合法的医美机构数量为1.3万家,合法持证的医美从业人员约为3.8万人,但非法医美机构和无证从业人员分别高达8万家和10万人。
这当中,很大一部分非法企业、无证从业者,就分布在大大小小的“黑诊所”中。
当然,在一片混乱之中,总会有人走出不一样的发展之路——靠社交起家的新氧,就是其中代表。
新氧在2013年11月成立,距今不过短短7年多的时间。但其增长速度,可是有目共睹的。
2021年二季度财报显示,新氧总营收为4.5亿人民币,同比增速为37.7%;净利润达到7370万,同比增长145.2%。
值得一提的是,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疫情的关系,超过70%的受访者推迟了自己的医美消费计划。这意味着,熬过黑暗的2020年之后,新氧乃至整个医美行业的未来,似乎真的重新看到了光明。
很多人都说,新氧在医美这个风口中,找了一条最特殊的,别人也无法复制的发财之路。
新氧不是上游医疗药品生产商,也不是下游整形美容机构——它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渠道,或者可以称之为“医美届的小红书”大发体育。
别看新氧现在的扩张速度极快,其实在刚开始,金星给自己设定了一条“慢速”发展之道。
成立初期,新氧通过搬运韩国论坛里的整形攻略,达到活跃社区的目的。但在营销上,还相当低调。
在主推用户日记板块之后,医美机构尝到了甜头:老客户的日记越多,吸引到的新客户就越多,相关产品的销量也是肉眼可见地增长。
成功打到消费者和商家痛点的新氧,靠着信息服务杀出一条血路,乘着医美这股东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大发体育,从新氧财报传递的信息来看,压力同样无处不在——尤其是获客成本的上升。
新氧一季度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424亿,同比增长122.1%,这主要归因于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费用的增加。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中国医美用户渗透率正在稳步攀升。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二线城市医美用户渗透率达到了29.6%,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渗透率也都超过了20%。
作为对比,在医美行业相当成熟的韩国,渗透率约为40%左右——这已经是全球最领先的水平大发体育。
要知道,2018年国内医美用户渗透率仅仅为7%左右,如今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经翻了四倍——未来必然不可能复制如此可怕的增速。
8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指南》)。
毕竟从本质上讲,新氧的信息服务是为了在用户和商家之间达到宣传和获客目的,其性质和广告无异。
更何况,新氧过往的几次争议性营销,已经“精准地”踩到了《指南》提出的红线。
这条广告不仅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被口诛笔伐,还有部分媒体将其列入“2019年年底十大最糟糕广告榜单”,丢尽了脸面。
如今监管明确收紧,画好红线,新氧当然不可能以身试法。但要在获客成本上升、监管限制加剧的双重夹击下保持增长,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通过去年5月发起的自律行动,新氧开始对曾经的“金主爸爸”动手,主动清除了一系列不合规的医美机构、产品广告。
但这举措,能不能让新氧朝着金星所说的“专业”方向发展,还有待观察。在红利逐渐枯竭之后,还能不能讲好互联网+医美的新故事,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对于医美行业上下游的其他参与者来说,监管同样是悬在头顶的达克摩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砸到自己头上。
当然,一切朝着合规化方向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绝对是最有利的。中国医美行业经过数年的野蛮生长,现在也是时候清除毒瘤,回归理性了。